在時光無垠的長河中,歲月仿若一位緘默的史官。
回首往昔十年,灌西公司經(jīng)歷了扭虧為盈、盈利千萬的華麗蝶變,灌西職工的口袋也隨之逐漸鼓脹起來,笑容也愈發(fā)燦爛地綻放在每一位職工的面龐之上。
曾幾何時,就業(yè)的荊棘叢生、住房的艱難困窘、吃水的重重阻礙、行路的坎坷崎嶇,如一道道難以逾越的溝壑橫亙在職工們面前。那些因病魔纏身、被災(zāi)禍突襲而陷入貧困深淵、眼神中滿是無助的面容,令人揪心不已。灌西立足基層、產(chǎn)業(yè)、貧困的基本實情,以百名管理人員訪千戶,開展全面調(diào)查,用雙腳丈量民情,用心靈感受民生。從那一刻起,全場上下、圩里圩外、大街小巷,都留下了扶貧干部們忙碌奔波的身影,“場情日記”也成了記憶寶盒中一顆獨特且珍貴的寶石,鐫刻下那些艱難卻滿含希望的時光。
猶記得一個熾熱的夏日,一位患有糖尿病的職工步履蹣跚地走進(jìn)工會,尋求幫助。穿著拖鞋的他,將裸露在外的腳伸到我面前時,我第一次直觀地感受到什么是皮肉爛掉的慘狀,視覺、味覺、聽覺,全方位的沖擊讓我一時無法找到語言去安慰,也許這時候,任何語言也都是蒼白的。后來,我們一方面及時給予救濟和看望,一方面又聯(lián)系其親屬給予關(guān)懷和照顧,讓他成功得到救治。這一幕,成為最難以磨滅的畫面,深深烙印在我的記憶中,成為我工作的動力。
為從根本上解決影響貧困職工群眾生產(chǎn)生活的困難和問題,灌西堅持每年為職工辦八到十件民生實事。秉持優(yōu)先保障、重點傾斜的原則,源源不斷地投入大額資金,先后鋪就了道路交通通達(dá)的希望之路,搭建起愛心基金的溫暖橋梁,開展 “陽光救助” 照亮黑暗角落,建成西海岸風(fēng)情小區(qū)職工集資建房項目圓了職工安居夢,打造扶貧基地開啟致富新篇,落實 “吃上放心水” 工程潤澤職工心田。
猶記得很小的時候,因為家里有一口水井,每到傍晚,來來往往的人進(jìn)出小院,鄰里們話語里滿是煙火人間的瑣碎與溫暖,霞光將眾人的身影拉得斜長。再大一點,家里常備的是兩口儲水的大缸,水里倒映著的是屋檐的輪廓。時至今日,輕輕擰開水龍頭,水流便源源不斷地涌出。還有盛夏的夜晚,不用再到露天搖著扇子,待到暑氣漸消,才能回到室內(nèi),也不用再家家都搬出躺椅,在星光下鋪展開一方夏夜的清涼天地。
“牽手”幫扶、“愛心基金”“1+6”……因人施助、分類幫扶,每一樣的變化都無不訴說著灌西的可喜變化。56-3,這是市特困職工數(shù)字的變化,亦是時間給予我們最好的饋贈。時間不語,卻見證了一個個困境中的職工和家庭重燃生活的希望。
2018年,在走訪一位因病致困市特困戶職工家庭時,他的母親滿是皺紋的手緊緊拉住我們,泣不成聲地向我們傾訴著生活的艱辛。那顫抖的聲音,那滾落的淚水,都深深震撼了在場所有人的內(nèi)心,而我們,唯有靜靜聆聽,用心去感受那份痛苦,竭盡所能地給予幫扶與支持。這個曾經(jīng)深陷困境的家庭成功實現(xiàn)脫貧。曾經(jīng)愁容滿面的家人,如今臉上洋溢著幸福與滿足的笑容。
在未來的漫漫征途上,時間仍將繼續(xù)默默記錄下每一個溫暖人心的瞬間,而我們也必將在這無聲的見證中,持續(xù)書寫滿溢溫暖與希望的動人篇章。(楊婕)